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追求和愿望,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既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可靠保证。本书的主要内容有:“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中药与养生”等几个方面,均作了重点介绍。书中还把“中医与疾病养生”、“中医与老年病”、“中医养生其他方法”另立篇章,从内容上看也有新意,希望读者能从中受益,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中医养生学。 |
第一部分 中医养生概论 1.中医传统养生的产生与发展 2.中医对养生和衰老机理的认识 3.中医有关养生和衰老的起因学说 4.中医谈养生和衰老的本质 5.中医认为衰老是生命的必然转归 6.中医学的养生健康长寿理念 7.中医养生衰老的阴阳学说 8.中医认为衰老是整体机能的衰退 9.中医认为人衰老的主要原因 10.中医如何判断人的衰老 11.中医八纲辨证 12.中医认为不慎养生可致早衰 13.中医认为养生不要进入误区 14.中医如何辨证肾虚 15.中医如何辨别虚证 16.中医认为对付“六淫”有利于养生 第二部分 中医与精神养生 1.中医认为心理养生是防止各种疾病发生的基础 2.中医“精、气、神”的养生之道 3.中医养“精”之道 4.中医养“气”之道 5.中医养“神”之道 6.中医认为养德可养生 7.中医养生如何进行精神调养 8.中医养生以情制情治疗疾病 9.中医养生重视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10.中医认为节制七情可滋养精气神 11.中医认为“形神合一”可养生 12.中医认为养生必先养心 13.中医认为养生要保养“真气” 14.中医认为愉快心情有利于养生 15.中医自我养生修性的方法 16.中医认为人要恬淡养神 17.中医认为和气才能养生 18.中医认为“静以养心” 19.中医认为自信可养生 20.中医认为发泄悲郁可养生 21.中医认为保健有五难 22.中医认为心态平衡是养生的法宝 23.中医认为妄自逞强不利于养生 24.中医认为要养生就要制怒 25.中医认为要养生就要节制 26.中医认为过度恐惧不利于养生 27.中医认为思虑过度不利于健康 28.中医认为悲伤不利于健康 29.中医认为适度喜悦有利于健康 第三部分 中医饮食养生 1.中医认为饮食可养生 2.中医认为平衡膳食可养生 3.中医认为肠中常清有利养生 4.中医认为限食可养生 5.中医认为食宜细缓,不可粗速 6.中医认为食大蒜有利于养生 7.中医认为温补食品可养生 8.中医认为黑米有抗衰老养生作用 9.中医认为食龙眼有利于养生 10.中医认为调好五味有利于养生 11.中医认为饮食养生要讲“性” 12.中医认为调解好食物四性可养生 13.中医认为人要注意饮食卫生 14.中医春季食补养生法 15.中医认为“春困”需饮食调解 16.中医认为春天哪些人需要食补 17.中医夏季食补养生法 18.中医秋季食补养生法 19.中医认为秋季食梨有利于养生 20.中医冬季食补养生法 21.中医认为冬季食羊肉有利于养生 22.中医认为老年人食补要注意哪些原则 23.中医认为养生药补不如食补 24.养生食补、药补与药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5.有哪些常用的养生中药可用于药膳 第四部分 中医运动养生 1.中医认为运动可养生 2.中医认为控制五劳有利于养生 3.中医养生对静与动的认识 4.中医认为运动要持之以恒有利于养生 5.中医认为衰老先表现在腿脚不利上 6.中医认为梳头健脑可防衰老 7.中医认为加强手、足锻炼有利于养生 第五部分 中医与疾病养生 1.中医如何进行脏腑保养 2.中医认为保养好皮肤有利于养生 3.中医从出汗看健康 4.中医认为保养筋骨有利于养生 5.中医认为可以从人的额头看健康 6.中医从手指看健康 7.中医认为眼睛与健康有关系 8.中医从口腔异味分析疾病 9.中医看唇知病 10.中医从五官看疾病 11.中医认为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12.中医认为悲伤心者,以喜胜之 13.中医以情胜情,治疗疾病 14.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15.中医如何调养心脏 16.中医如何调养肝胆 17.中医认为保护好脾胃可养生 18.中医如何调养…… |
商品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