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阅读,本书以生动的文字、清新的风格、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将系统的心理保健知识和策略向广大教师娓娓道来。萌发编写《教师心理保健》的念头始于1997年,是年,编者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习,师从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着手于“教师素质结构”的课题研究,并在恩师的鼓励下,开始了《教师心理保健》编写的前期工作。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柳友荣担任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为:赵尚松(第一编);姜飞厅(第二、四、附录);柳友荣(第三编);宋德如(第五、六编);柳克(第七、八编)。柳友荣负责全书的统稿和文字润色。 |
柳友荣,男,心理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发展与心理建构的关系,学校心理辅导。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过《心理学教程》、《心理发展学》、《实验心理学》、《教师心理保健》等7部著作。现任安徽省心理学会理事、安徽省教育心理学会常务副会长。 |
前言 第一编 心理保健:现代人的精神大餐 一、健康新视野:走进心灵深处 二、心理健康忧思录:敲响现代人的健康警钟 三、替心理“号脉”:认识你自己 四、剖析人性:卡耐基成功术 第二编 师魂自塑: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教师的心理重负:不容回避的现实 二、教师心理失衡的诱因:寻找失落的印记 三、老师、您好:受欢迎的教师个性 四、教师心理的自我定位:我是谁 五、反求诸己:“灵魂工程师”的心理自塑 第三编 素质重组:信息时代的心理工程 一、技术关联:心理营养学 二、素质重组:走进信息社会 第四编 心病究源:掀起“心病”盖头来 一、“利必多”释义:弗洛伊德眼里的精神世界 二、解读马斯洛:心理金字塔 三、罗杰斯的发现:自我概念的扭曲 第五编 教师认知心理的调适: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寻找自我的坐标:揭开斯芬克斯之谜 二、认识烦恼:何必作茧自缚 三、围墙外的喧嚣:全新的挑战 四、无法背叛的召唤:活到老,学到老 五、自我陈述:剔除消极标签 第六编 教师情绪的调适:呼唤自觉意识 一、情绪与健康:一项熟视无睹的常识 二、怎一个“愁”字了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破译紧张:别给自己贴标签 四、直面课堂尴尬:教育机智的培养 五、微笑面对生活:给心情放假 六、走出阴影:遗忘也是一种本领 七、学会宣泄:给心理按摩 八、消除心理倦怠:留白的妙用 九、“怒发”何须“冲冠”:制怒的学问 十、《圣经》里的“凶眼”:慎防“妒火” 十一、抑郁的释除:冲破灰色囚笼 十二、苛求平等:“投桃”不必“得李” 十三、爱上“差生”:教师个人价值的显现 十四、体验轻松的感觉:替心理松绑 第七编 教师人格魅力:个性的自我完善 一、学富五车:知识经济时代的富翁 二、自信人生:会当水击三千里 三、苏格拉底的“雷”“雨”:幽默的妙用 四、勿须自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五、豁达虚怀:让“教”“学”充满爱 六、性格优化:命运的舵手 七、TRY―TRY:莫让成功擦肩而过 八、学点马基雅维利主义:让别人感觉良好 九、善解“生”意:教师成功学 十、恒心养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十一、大脑体操:让自己敏思善学 十二、人格健康的良医:正确的人生观 第八编 和教师的谈话:心理健康教育 一、身心合一:心理致病亦治病 二、教学能力建构:天生我“才”必有用 三、人际交往能力:温不增华,寒不致叶 四、心理应付技能:直面心理压力 五、心理营养:另一个阿基米德“支点” 六、内在精神教育:路在脚下 附录 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简介 一、心理咨询与治疗:一种助人的职业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介绍 参考文献 |
商品评论(0条)